竖箜篌
拼音:shù kōng hóu
注音:ㄕㄨˋ ㄎㄨㄥ ㄏㄡˊ

竖箜篌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汉族弹拨弦鸣乐器。

引证解释:

⒈ 古拨弦乐器。箜篌的一种。

《隋书·音乐志下》:“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种,为一部。”
《通典·乐四》:“竖箜篌, 胡乐也, 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於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网络解释:

竖箜篌

  • 竖箜篌:我国古代汉族弹拨弦鸣乐器。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又称竖头箜篌、胡箜篌,现简称箜篌。形制多样,既有外形和西洋乐器竖琴相像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角形箜篌并有大箜篌、小箜篌之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CUF
    • 五行

    (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

    (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

    (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

    • 拼音kōng
    • 注音ㄎㄨ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PWA
    • 五行

    〔箜篌〕古代拨弹乐器。分竖式、卧式、手持式三类。竖式箜篌是今竖琴的前身。

      • 拼音hóu
      • 注音ㄏㄡ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WND
      • 五行

      见〔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