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
拼音:píng dàn
注音:ㄆ一ㄥˊ ㄉㄢˋ

平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平旦píngdàn

(1) 清晨;平明;平日,平时

dawn

引证解释:

⒈ 清晨。

《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君昧爽而櫛冠,平旦而听朝。”
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鷄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唐白居易《郡亭》诗:“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凡诊病脉,平旦为準,虚静寧神,调息细审。”

⒉ 平日,平时。

《醒世姻缘传·引起》:“絶义相持,岂无平旦良心?”

⒊ 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寅时。

国语词典:

天亮的时候。古人根据天色把夜半以后分为鸡鸣、昧旦、平旦三阶段;昧旦指天将亮而未亮的时间,平旦指天亮的时间。

词语翻译

英语
(literary)​ daybreak, dawn
法语
(lit.)​ aube, aurore

网络解释:

平旦

  • 平旦,拼音píng dàn,是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
  • 平旦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天未明时服;平旦时服;饭前服等。
    • 2、十月十七日,王生日也,王生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坠地,雨乃止。
    • 3、平旦之时,萧王府门前张管家与二胖皆随在萧长弓身后。
    • 4、闻板即起,平旦视事,是龙泉寺的传统。
    • 5、盛夏安镬,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汤,油帛密封,复煮千沸,急沉涧底,平旦冰结矣,名寒筵冰。 ()
    • 6、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字义分解

    • 拼音píng
    • 注音ㄆㄧㄥ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UHK
    • 五行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 拼音dàn
    • 注音ㄉ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JGF

    (1)(名)天亮:通宵达~。

    (2)(名)(某一)天:元~。

    (3)(名)传统戏剧中扮演妇女的角色名:花~。

    (4)(名)纤度单位;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维度就是多少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