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án gōng |
注音: | ㄋㄢˊ ㄍㄨㄥ |
词性: | 名词 |
南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宫
(1)复姓
引证解释:
⒈ 南方星宿的宫,指朱鸟星座。
引《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唐孔颖达疏:“推此则南宫好暘,北宫好燠,中宫四季好寒。”
唐李频《感怀献门下相公》诗:“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⒉ 南面的住室或宫殿。
引《仪礼·丧服》:“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
《明史·英宗后纪》:“武清侯石亨 ……以兵迎帝於南宫。”
⒊ 秦、汉宫殿名。
引《史记·高祖本纪》:“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南宫在雒州雒阳县东北二十六里洛阳故城中。”
《后汉书·冯鲂传》:“明年,东巡郡国,留鲂宿卫南宫。”
⒋ 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学宫。
引《史记·儒林列传》:“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於鲁南宫。”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泮宫在兗州曲阜县西南二百里鲁城内宫之内。 郑云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教;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
《宋史·真宗纪二》:“詔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
《宋史·职官志五》:“咸平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 太祖、太宗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
⒌ 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
引《后汉书·郑弘传》:“建初,为尚书令…… 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南朝梁丘仲孚著《南宫故事》百卷,亦以南宫称尚书省。 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唐韦应物《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诗:“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
清宋琬《拜梁少司农墓》诗:“尚思东阁开筵日,无復南宫曳履声。”
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为南宫。 唐韦承贻《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宋郭彖《暌车志》卷五:“朱藻字元章,徽人,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
清黄宗羲《户部次公董公墓志铭》:“七试南宫不第,然达官高第,海内庸有不知,而无不知次公者。”
⒍ 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引明叶宪祖《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闈领解,南宫未利。”
明阮大铖《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
《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清吴廷华《沉孝子行》:“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⒎ 借指北宋书画家米芾。米芾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
引清周亮工《广金石韵府序》:“虽然安石《中郎》之帖, 清臣《争坐》之书,皆足冠絶古今,而南宫评其有篆籀气。”
清王士禛《开先瀑布》诗:“伟矣南宫书,破壁鑱崔巍。”
原注:“壁上有米元章大字。”
清纳兰性德《题米元章方圆菴碑》:“书至南宫而书之能事毕矣,然南宫书从钟、王来。”
⒏ 复姓。 春秋有南宫适。见《论语·宪问》。适,一作“括”。
国语词典:
星座名。指朱鸟星座。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南宫 (邢台市辖县级市)
- 1、美景良辰,可南宫云并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闲情逸致。
- 2、南宫成突然感到一些寂寞,因为看见不属于自己的美丽姑娘,都会有些寂寞。
- 3、很明显,南宫小姐的事情,她还瞒在鼓里。
- 4、南宫异已经倒地的身躯上,本来漆黑如墨的瞳孔涨得血红,强大的精神依旧不折不挠的控制着灵魂继续压缩着。
- 5、这南宫天鹏直性子,说话粗里粗气,勇猛过人,算得上是一员虎将。
- 6、站在门口,阳光照在脸上,南宫逆打了个呵欠。
字义分解
- 拼音nán
- 注音ㄋㄢˊ,ㄋㄚ
- 笔划9
- 繁体南
- 五笔FMUF
- 五行火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与南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