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与性成
拼音:xí yǔ xìng chéng
注音:ㄒ一ˊ ㄩˇ ㄒ一ㄥˋ ㄔㄥˊ
词性: 成语

习与性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习:习惯。性:性格。长期的习惯就会形成一定的性格。后多指坏习惯成为本性,就难以改变。也作“习以成性”。

引证解释:

⒈ 谓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

《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孔颖达疏:“言为之不已,将以不义为性也。”
汉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幼有嘉表,克岐克嶷,不见异物,习与性成。”
宋程颐《四箴》:“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明王廷相《慎言·保傅》:“习与性成,不骄淫狂荡,则鄙褻惰慢。”

国语词典:

语出《书经.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长期习惯于某种环境,就会养成某种性格。《梁书.卷三三.王筠传》:「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也作「习以成性」。

网络解释:

习与性成

  • 释义 习:习惯。性:习性。长期习惯于怎样的生活环境,就逐渐养成相应的习性。亦作“习久成性”、“习以成性”。
  •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习与性成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她在贫困的家境中长大,从小就懂得帮助大人做事,习与性成,长大后的她更是勤快。
    • 2、然习与性成,与亲生者亦无别矣。
    • 3、民性本善也,其不幸而流为匪僻者,非生而恶也,生长乡闾不闻教化,耳目所蔽,习与性成矣。
    • 4、很多不良作风难以根治的原因在于积习难改,多少作风大行其道的力量也在于习与性成。 
    • 5、江沧浪在水母门下时的师兄,一同被逐,本非恶质,只为一念之差,投身左道,习与性成;自恃邪法,顿殊前因,所犯多是无心之恶。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UD
    • 五行

    (1)(动)学习;练习;温习:~武|~练。

    (2)(动)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焉不察。

    (3)(名)习惯:恶~|陈规陋~|积~。

    (4)姓。

    • 拼音yǔ,yù,yú
    • 注音ㄩˇ,ㄩˋ,ㄩ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GNGD
    • 五行

    1.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2. 给:赠与。与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1. 参加:参与。与会。

    1. 同“欤”。

    • 拼音xìng
    • 注音ㄒ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TGG
    • 五行

    (1)(名)性格:个~|耐~|天~。

    (2)(名)性能;性质:弹~|药~|油~。

    (3)(名)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党~|纪律~。

    (4)(形)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器官|~行为|~生活。

    (5)(名)性别:男~|女~|雄~|雌~。

    (6)(名)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NNT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