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口
拼音:pī kǒu
注音:ㄆ一 ㄎㄡˇ

劈口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立即张口。

引证解释:

⒈ 立即张口。

明汤显祖《南柯记·得翁》:“那时千岁劈口应説:亲家翁职守北土,音问不絶。”
叶圣陶《倪焕之》一:“焕之心里有点生气,劈口就回说电报这一行没有什么干头。”

国语词典:

突然的开口。

网络解释:

劈口

  • 劈口是汉语词汇,拼音pī kǒu,出自明汤显祖《南柯记·得翁》。
    • 1、狂人斩丝毫不动动脑,劈口就说道,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本来就是个半路杀出的强盗。
    • 2、王老爹劈口打断“吉人自有天相!要不然你还有更的办法吗?”。 ()
    • 3、王田这一招,即使是一人高的巨石,也能被他生生劈成两半,而且劈口处还会被碾压成粉末。
    • 4、一身圣罗兰皮猎装的骑士嘎吱一声将机车刹驳在路牙上,刷地摘下银色的摩托头盔和黑色手套,指住了四只已经断气的巨猿,劈口就是一句愤怒莫名的质问。
    • 5、这时已近黄昏,叶菁菁怒气冲冲的闯进王祺的房间,劈口就道“陪我的剑来!”。

    字义分解

    • 拼音pī,pǐ
    • 注音ㄆㄧ,ㄆㄧˇ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NKUV
    • 五行

    1.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劈杀。劈刺。劈成两半。

    2.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劈。

    3. 冲着,正对着:劈头盖脑。

    4.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

    1. 分开:劈柴。劈成三股。

    2.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劈下来。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劈叉。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