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制司
拼音:zǒng zhì sī
注音:ㄗㄨㄥˇ ㄓˋ ㄙ

总制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宋时官署名,管理财赋。

引证解释:

⒈ 南宋时官署名,管理财赋。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官制二·经制使》:“绍兴中,又有总制司,以执政官领其事。先是经制司既废,诸路贡赋,或不时至,五年闰二月孟富文以参知政事提领措置财用, 富文请以总制司为名,许之。”

网络解释:

总制司

  • 总制司,南宋时官署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zǒng
    • 注音ㄗㄨㄥ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KNU
    • 五行

    (1)(动)总括;汇集:~之|~其成|~起来|~到一起。

    (2)(形)全部的;全面的:~额|~攻|~评|~数|~长|~帐|~值|~动员|~攻击|~罢工。

    (3)(形)概括全部的;为首的;领导的:~部|~管|~会|~机|~监|~谱|~社|~署|~长|~则|~工会|~路线|~司令|~书记。

    (4)(副)一直;一向(表示情况的经常性):~迟到|~不下雨。

    (5)(副)毕竟;总归:小孩~是小孩|~得向上级汇报。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

    • 拼音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GKD
    • 五行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