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书
拼音: | xiāng shū |
注音: | ㄒ一ㄤ ㄕㄨ |
乡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家信。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 边。”元 揭傒斯《吴子高悼亡归岳阳》诗:“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未终,涕泗狼藉縑素中。”
2.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翁中丞》:“孟燁 补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尝首 临安 乡书。”《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2.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翁中丞》:“孟燁 补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尝首 临安 乡书。”《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引证解释:
⒈ 家信。
引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元揭傒斯《吴子高悼亡归岳阳》诗:“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
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未终,涕泗狼藉縑素中。”
⒉ 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引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翁中丞》:“孟燁补上庠生……次孟桂登辛丑第,又次孟寅尝首临安乡书。”
《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国语词典:
家书。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韦庄〈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也作「乡信」。
网络解释:
乡书
- 1、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3、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摺,红闺此夜团圞月。纳兰容若。
- 4、为此章丘县特建“世荐乡书坊”以纪念。
- 5、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忧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穷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鄉
- 五笔XTE
- 五行水
(1)(名)乡村(跟‘城’相对):~间|下~|城~物资。
(2)(名)家乡:~音|背井离~。
(3)(名)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或县以下的区领导:~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