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ī jiē |
注音: | ㄕ ㄐ一ㄝˊ |
词性: | 动词 |
失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失节
(1) 丧失气节,多指投降敌人
(2) 封建礼教指妇女失去贞节
(3) 失去调节;失去控制;节序失常
引证解释:
⒈ 丧失节操。
引《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南齐书·褚贲传》:“世以为賁恨渊失节於宋室,故不復仕。”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惟睢水之遗忠,始焉有愧;比李陵之失节,终则为多。”
老舍《四世同堂》五:“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不能失节。”
⒉ 旧指女子失去贞操。
引宋程颐《伊川先生语》八下:“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説。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寧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
清李渔《巧团圆·词源》:“防失节的果得全贞, 曹小姐才堪免辱。”
⒊ 违背礼节。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闕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
⒋ 失去控制;失于调节。
引《吕氏春秋·知分》:“晏子援绥而乘,其僕将驰, 晏子抚其僕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法》:“若热汤人手者,即为失节伤热矣。”
⒌ 不成节奏。
引《旧唐书·段秀实传》:“﹝秀实﹞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曰:‘每更筹尽,必来报。’”
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忠毅打得胜鼓》:“王忠毅公为京尹时,公退即坐后堂,召皷手打得胜皷以为乐,皷失节者有罚。”
⒍ 不合节令。
引《汉书·刘向传》:“霜降失节,不以其时。”
《宋书·五行志四》:“此月雷电者,阳不闭藏也。既发泄而明日便大雪,皆失节之异也。”
明刘基《春秋明经·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春秋》纪阴阳之失节,所以示人君不可忽天道也。”
国语词典:
丧失节操,不能以义自守。
网络解释:
失节
- 1、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百失节。
- 2、中国几千年来形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女不事二夫”的社会风气,且影响至今。
- 3、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
- 4、这叫他怎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叫他怎能忍气吞声宽大为怀?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在自己女人失节的这个问题上,永远没有“事出有因”。
- 5、“小我”之境,贪小利、存私欲、图虚名,难免私驱公权,失节毁誉;“大我”之境,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才能有助大局、堪当大任。
- 6、以一种邪恶的、不智的、失节的和不洁的方式活着,就不仅是很坏地活着,而且是在继续不断地死亡。
字义分解
- 拼音shī
- 注音ㄕ
- 笔划5
- 繁体失
- 五笔RWI
- 五行金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節
- 五笔ABJ
- 五行金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与失节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