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鼓
拼音:pán gǔ
注音:ㄆㄢˊ ㄍㄨˇ

盘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杂技节目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于舞蹈伴奏的一种鼓曲。

三国魏曹植《七启》:“歷盘鼓,焕繽纷,长裾随风,悲歌入云。”
赵幼文校注:“盘鼓, 汉魏《七盘舞》。地上放置七盘,鼓置於舞伎足下,足踏鼓,鼓声以作舞蹈时之节拍。”

⒉ 槃鼓:杂技节目的一种。

《事物异名录·玩戏·杂戏》引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槃鼓,或石臼或大缸,各以手掌足底跳弄之。”

网络解释:

盘鼓 (开封传统民间文化)

  • 盘鼓是开封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乃至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 字义分解

    • 拼音pán
    • 注音ㄆ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ELF
    • 五行

    (1)(名)古代盥洗用具。

    (2)(名)(~子、~儿)盛东西的浅底器具;多为圆形:托~|茶~|菜~。

    (3)(名)(~儿)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地~。

    (4)(名)(~子、~儿)旧时指商品行情:开~|收~。

    (5)(动)回旋地绕:~旋。

    (6)(动)垒、砌、搭(炕、灶):~炕。

    (7)(名)仔细查问或清点:~查|~问。

    (8)(名)旧时指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

    (9)(动)搬运:~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