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醭
拼音:bái bú
注音:ㄅㄞˊ ㄅㄨˊ

白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白酦"。 2.白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白醱”。白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下酿以杷搅之,绵幕瓮口,三日便发,发时数搅,不搅则生白醭。”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之八:“自暴羣书旧间新,浄揩白醭拂黄尘。”
章炳麟《五无论》:“微菌溼生,则有青衣、白醱之属。欲去之者,惟得起洁浄心,不得起损害心。”

国语词典:

醋上长的白色霉菌。

网络解释:

白醭

  • 白醭,醋、酱油等表面长的白色的霉。
    • 1、老伴气的脸上顿时吓得生了一层白醭,颤抖着手扯开黄裱纸。
    • 2、搬开盖在上面的石板,暗褐色的小瓮里在飘着白醭的盐水里腌渍着萝卜,白菜,西瓜皮,地瓜,萝卜缨子等等。
    • 3、“小的时候,我对一件事情印象十分深刻,家里的酱油发霉长了白醭,长辈们也不舍得扔掉,把白醭去掉继续使用。
    • 4、“莨菪白醭”、“覗察”、“嬖臣荀彧”……在不少成年人眼里,这些汉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 5、受污水影响,上百户村民家的井水已经不适合饮用,水烧开以后,锅里会剩下一层白醭
    • 6、水烧开以后,锅里会留下一层厚厚的白醭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
    • 注音ㄅㄨˊ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SGOY
    • 五行

    (名)醋、酱油等表面生出的白色的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