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
拼音:gē dì
注音:ㄍㄜ ㄉ一ˋ
词性: 动词

割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割地gēdì

(1) 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

武关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之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cede territory

引证解释:

⒈ 分封田邑。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孔颖达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
《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⒉ 割取土地;割让土地。

《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最之事,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 最也。”
汉贾谊《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⒊ 犹割据。

《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⒋ 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

唐元稹《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闕之诚,遂行割地之効。屡陈密款,方俟来朝。”

⒌ 划分土地。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⒍ 指收割庄稼。

崔璇《一条裤子》:“年年在割地以前,我就把它补得厚厚的。”

国语词典:

分封田邑。

词语翻译

德语
Gebietsabtretungen

网络解释:

割地

  • 割地,指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语出《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 1、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尊俎的大功。
    • 2、位列坤宫,尊居泉曲,执掌屠割地狱,威权刀割之刑,无偏无党,赏刑罚于多劫千生,难理难明,辨枉直于四甸九日,死生展转,功德定分。
    • 3、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 4、而赵国却因为割地求和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议,赵郝、楼缓认为赵国应该尽快如约割地,不然将会招致秦国的大规模进攻,赵国将落得被各国瓜分的境地。
    • 5、刚才结束的一战,让九黎人头领拓拔荒大为恼火,几次都是胜仗,这次集结大军打到南宫家族内域就是想逼迫他们割地称臣,没有想到竟出了意外输给了对方。
    • 6、景已割地称臣,乃遣谟入朝谢罪,言不即割地者,非续谋,愿赦之。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ㄜ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DHJ
    • 五行

    (动)截断:~麦子。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BN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