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先王
拼音: | fǎ xiān wáng |
注音: | ㄈㄚˇ ㄒ一ㄢ ㄨㄤˊ |
法先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先秦以儒家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观。主张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称尧﹑舜﹑文﹑武。与'法后王'相对。
引证解释:
⒈ 先秦以儒家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观。主张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称尧、舜、文、武。与“法后王”相对。参见“法后王”。
引《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离娄》章极论为政用先王之道,当时诸子之説竝作,皆不法先王而自为説也。”
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变‘法先王’之儒家而为‘法后王’之儒家法家。”
网络解释:
法先王
字义分解
- 拼音fǎ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法
- 五笔IFCY
- 五行水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 拼音xiān
- 注音ㄒㄧㄢ
- 笔划6
- 繁体先
- 五笔TFQB
- 五行金
(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
(2)(名)祖先;上代:~人|祖~。
(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
(4)(名)〈口〉先前。
(5)姓。
与法先王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