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注音:ㄕㄠˋ ㄊㄤˊ

召棠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孔颖达疏﹑朱熹集传并谓召伯巡行南土,布文王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引证解释:

⒈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

召伯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疏、 朱熹集传并谓召伯巡行南土,布文王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棠且思, 羊碑犹泣。”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金李用章《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太行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赵翼《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陕曾栽召伯棠。”
清赵翼《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燕人谒《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召公棠。”

国语词典: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

网络解释:

召棠

  • 召棠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诗·召南·甘棠序》。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ào,shào
    • 注音ㄓㄠˋ,ㄕㄠ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VKF

    zhào

    1. 召唤:召集。召见。

    2. 召致,引来:召祸。召人怨。

    shào

    1.周朝国名,在今陕西凤翔一带。

    2.姓氏。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IPKS
    • 五行

    (1)(名)棠梨。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