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īng yáng |
注音: | ㄑ一ㄥ 一ㄤˊ |
青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春天。
引《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
《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唐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明何景明《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郭沫若《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
⒉ 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
引《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主宗祀显祖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胡三省注引郑氏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
⒊ 犹清扬,谓眉目清秀。
引《韩诗外传》卷一:“孔子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
汉应瑒《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
⒋ 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引唐李贺《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姚文燮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
⒌ 古代春天郊祀歌名。
引《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
三国魏阮籍《乐论》:“自西陵《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
⒍ 传说中黄帝二十五子之一,与夷鼓同为己姓。
引《国语·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
韦昭注:“青阳,金天氏帝少皞。”
⒎ 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汉为泾县地。 唐置青阳县,以其地在青山之阳而得名。 明清属安徽池州府。
引唐韩翃《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楚竹青阳路, 吴江赤马船。”
宋张孝祥《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青阳,细风凉月天如洗。”
国语词典:
春天。
- 1、听到习昊说青阳子近来一切安,还修为日深,越显年轻,陈寒峰是心怀舒畅,也不胜唏嘘。
- 2、果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这家伙在青阳镇貌似已经被教训过一次了,没想到仍旧不知悔改。
- 3、哼!那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你速去紫云山青霞观请那青阳仙人下山助我,多多许他财宝美人就是了!
- 4、就你这鸡肠鼠肚,恐怕就是去了丹霞门也会一事无成!白白给我青阳门丢脸!与其让你去,还不如让一个普通的弟子去丹霞门!
- 5、忽有一股异感袭上心头,剑无心竟觉澹台青阳少年清挺肩背似泰山磐石一般,颇有顶天立地的安定之感。
- 6、盏茶功夫过后,那十道光柱忽然爆开,化作无尽白光,继而渐渐收缩,收缩,最终在夏青阳体内凝结成一个巴掌大小,灿烂夺目的五星形状。
字义分解
- 拼音qīng
- 注音ㄑㄧㄥ
- 笔划8
- 繁体青
- 五笔GEF
- 五行金
(1)(形)蓝色或绿色:~天|~苔。
(2)(形)黑色。
(3)(名)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
(4)(形)比喻年轻:~年。
(5)姓。
与青阳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