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才
拼音:biàn cái
注音:ㄅ一ㄢˋ ㄘㄞˊ
词性: 名词

辩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辩才biàncái

(1) 善于辩论的才能

颇有辩才
forensic skill;eloquence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善于说法之才。

《华严经·十忍品》:“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説,而常説法,辩才无尽。”

⒉ 善于言谈或辩论的才能。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
王利器集解:“辩才,谓雄辩之才。”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一章:“这人确实是脑筋灵敏,有辩才。”

国语词典:

善于辩论的才能。

网络解释:

辩才

  • 即善说法义的才能。
  • 辩才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他张口就开始夸夸其谈,说得众人心悦诚服,真是辩才无碍啊。
    • 2、他辩论不输给任何人;他辩才无碍。
    • 3、学逻辑和修辞让一个人变得能言善道,辩才无碍。
    • 4、他分析精闢,辩才无碍,足使顽石点头。
    • 5、这可见韵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
    • 6、他分析精辟,辩才无碍,足使顽石点头。 

    字义分解

    • 拼音biàn
    • 注音ㄅㄧㄢ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UYUH
    • 五行

    (动)辩解;争论:分~|争~|~论。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