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ái gǒu zǐ |
注音: | ㄅㄞˊ ㄍㄡˇ ㄗˇ |
白狗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解放前群众对国民党军队的憎称。
引证解释:
⒈ 小白狗。
引《晋书·郭璞传》:“后冰子藴为广州刺史,妾房内忽有一新生白狗子,莫知所由来。”
⒉ 解放前群众对国民党军队的憎称。
引蓝田《朱德的故事》:“有一回, 朱总司令带了一连人,在湖南行军。天黑了,队伍便在一个地方宿营。那地方藏着白狗子的奸细。”
范自爱《采药》:“我们听说能够采药给同志们治病,谁不高兴!说干就干,就像又接到出发打‘白狗子’的命令似的,大家磨拳擦掌,准备上山。”
亦省作“白狗”。 萧三《井冈山四大哨口·八面山》:“八面山啊山坐山,哨口设在山上山,反动白狗来进攻,有命来哩没命还。”
李季《沙梁上的战斗》诗:“班长命令快隐蔽,等白狗走过去再把路赶。谁知道白狗们早发现,从四面把他们包围中间。”
网络解释:
白狗子
- 1、小兔崽子,这衣服咋洗的,能交得出去吗?找着那些白狗子赖帐啊?
- 2、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使用分配这些粮食,如何有效地进入百姓的手中,而不被白狗子夺取。
- 3、二十多个白狗子的衣服也确实够他们使用的。
- 4、大家自己选,首先我说明啊,这次战斗是属于偷袭的性质,危险性不高,但是要面对的是白狗子的反扑,会有激烈的巷战发生。
- 5、行啦,什么走不走的?咱们走了,金章咋办?难不成真就看着他被那些白狗子吊死?
- 6、如果再耽误下去,你哥哥就没命了!如果你不放心,也可以跟着去,看看白狗子的医生是不是也会救死扶伤!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白
- 五笔RRRR
- 五行水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gǒu
- 注音ㄍㄡˇ
- 笔划8
- 繁体狗
- 五笔QTQK
- 五行木
(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