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美之词
拼音:yì měi zhī cí

溢美之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

溢美之词的近反义词

  • 1、本书对于中国的改革颇多溢美之词,或许这是他对中国友和善意的表现——显然,书中发人深省的分析和洞见一望可知。
  • 2、进球是最大的假象。仅仅因为德国人三场比赛打进四球就对他们前卫的新战术一片溢美之词,这只会受到蒙蔽。
  • 3、独特的背景和杰出的成就,让别国领导人乐于向他咨询对于世界的看法,而且从不吝惜溢美之词
  • 4、多数人在民主测评中“同意提拔”的勾子照打,在个别谈话时“溢美之词”照说;除非少数特别正直或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会撕破脸皮,道出其劣迹。
  • 5、古人发明了“瑶池玉液”作溢美之词来形容喝的东西,尤其是美酒的香醇。
  • 6、贝巴毫无疑问打动了他的教练,弗爵爷对他不吝溢美之词,并指出他在面对逼抢时的控球非常出色。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IUWL
  • 五行

(1)(动)水满而流出来:充~|洋~|河水四~。

(2)(形)过分:~美。〈古〉又同“”。

  • 拼音měi
  • 注音ㄇㄟ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GDU

(1)(名)美丽;好看

(2)(动)使美丽:~容。

(3)(形)令人满意;好:价廉物~|日子过得挺~。

(4)(动)〈方〉得意:夸了他几句;他就~得不得了。

(5)(名)指美洲:南~。

(6)(名)指美国:~元。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