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舞
拼音:zá wǔ
注音:ㄗㄚˊ ㄨˇ

杂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用于宴会的舞曲。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于宴会的舞曲。

唐沉亚之《柘枝舞赋》:“昔神祖之克戎,賔杂舞以混会柘枝。”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杂舞》宋郭茂倩题解:“自汉以后,乐舞寖盛,故有雅舞,有杂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饗,杂舞用之宴会。”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杂舞》宋郭茂倩题解:“杂舞者,《公莫》、《巴渝》、《槃舞》、《鞞舞》、《鐸舞》、《拂舞》、《白紵》之类是也。始皆出自方俗,后寖陈於殿庭。”

网络解释:

杂舞

  • 杂舞是中国汉魏时期的俗舞。包括《公莫舞》、《巴渝舞》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SU
    • 五行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RLGH
    • 五行

    [ wǔ ]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