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
拼音: | tài shì |
注音: | ㄊㄞˋ ㄕˋ |
太室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大室”。
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
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大室”。
⒉ 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
引《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
《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注:“大庙之室。”
⒊ 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
引《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释文:“大室即中岳嵩高山也,在豫州。”
《史记·楚世家》:“幽王为太室之盟。”
裴駰集解引杜预曰:“太室,中岳也。”
网络解释:
太室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与太室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