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称
拼音: | biǎn chēng |
注音: | ㄅ一ㄢˇ ㄔㄥ |
贬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降格称呼。 2.含有贬义的称谓。
引证解释:
⒈ 降格称呼。
引明刘基《春秋明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春秋》先书于戚之会,既出林父之名,而继於卫侯出奔之后,后书晋执石买而贬称人。”
⒉ 含有贬义的称谓。
引任继愈等《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二节:“所谓‘小乘’是公元前后兴起的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
网络解释:
贬称
- 1、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古人留下来的那套关于尊称、谦称、贬称的规矩,早已被淡忘了。
- 2、英国管理者贬称他们为流浪者、犯罪分子,从此播下偏见的种子,并延续至今。
- 3、“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
- 4、为扁担、杠棒、箩筐、绳索、钩子等,作非常辛苦,人地位低下,被贬称“脚班”、“脚仔”或“班夫”、“脚夫”。
- 5、蛤蟆阿姨是鲁杰对叶枫他母亲的贬称,这不仅因为她臃肿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圆鼓鼓的红眼泡和一张又扁又薄的嘴,更因为那张破嘴总是不分眉高眼低呱呱乱叫。
- 6、高竞这个旗队还真是一支虫子队,旗长是个可怜虫,而萨里安这些只能卖力气的佣兵在费恩被贬称为“臭虫”。
字义分解
- 拼音biǎn
- 注音ㄅ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貶
- 五笔MTPY
- 五行水
(1)(动)降低(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代多指价值):~黜|~价。
(2)(动)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跟‘褒’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