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
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注音:ㄏㄠˋ ㄏㄠˋ ㄉㄤˋ ㄉㄤˋ
词性: 成语

浩浩荡荡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水势壮阔貌。后多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引证解释:

⒈ 水势壮阔貌。后多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五代徐纶《阳城龙泉院记》:“浩浩荡荡,徧十万而包大千。”
《水浒传》第五五回:“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来。”
《红楼梦》第十四回:“一时只见寧府大殯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三:“章江也浩浩荡荡地涨满了一江春水。”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内中有一位贺龙将军,率领一二〇师,浩浩荡荡开到晋西北来。”

国语词典:

水势盛大壮阔的样子。《七侠五义.第八四回》:「但见一片白茫茫,沸腾澎湃,由赤堤湾浩浩荡荡,漫至赤堤墩,顺流而下。」也作「浩浩汤汤」。

网络解释:

浩浩荡荡

  • 浩浩荡荡,读音hào hào dàng dàng,汉语成语,释义为原形容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出自《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有咨。
    • 1、长江的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
    • 2、星期天,全校同学排着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农场参加义务劳动。
    • 3、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通过主席台。
    • 4、他振臂一呼,船队立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5、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过天安门广场。
    • 6、刘邓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字义分解

    • 拼音hào
    • 注音ㄏㄠ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TFK
    • 五行

    (1)(形)浩大:~繁。

    (2)(形)多:~博|~如烟海。

    • 拼音dàng
    • 注音ㄉㄤ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INR
    • 五行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