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折
拼音:ǎo shé
注音:ㄠˇ ㄕㄜˊ

拗折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断折。
弯曲。

引证解释:

⒈ 断折。

唐顾况《露青竹杖歌》:“稚子觅衣挑仰穴,家童拾薪几拗折。”
宋陆游《送佛照光老赴径山》诗:“大觉住育王,拗折拄杖强到底。”
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谢恩官肯见怜,休拗折并头莲,莫掐杀双飞燕。”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景州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孑孓跳号以为戏。”

⒉ 弯曲。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附录三一:“王子敬作一笔草书,世称‘墨妙’。然一帖之中,语虽连贯,而字形嚮背各殊,必於一笔,未免有拗折牵连之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然后唤肩舆,入南山十餘里。山径拗折絶险,不復可乘。”
何垠注:“拗折,谓山径盘曲也。”
李国楠《鹁鸪》:“世界上竟有这种房屋,用池塘的芦苇梢头拗折成小窝,这种窝儿随着水波起伏而浮动。”

⒊ 拗口不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十:“即因王介甫之文拗折类其为人,所以奇峭动目。”

网络解释:

拗折

  • 拗折
  • (1)断折。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稚子觅衣挑仰穴,家童拾薪几拗折。” 宋 陆游 《送佛照光老赴径山》诗:“ 大觉 住 育王 ,拗折拄杖强到底。”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谢恩官肯见怜,休拗折并头莲,莫掐杀双飞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景州 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孑孓跳号以为戏。”
  • (2)弯曲。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附录三一:“ 王子敬 作一笔草书,世称‘墨妙’。然一帖之中,语虽连贯,而字形向背各殊,必於一笔,未免有拗折牵连之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然后唤肩舆,入 南山 十馀里。山径拗折绝险,不复可乘。” 何垠 注:“拗折,谓山径盘曲也。” 李国楠 《鹁鸪》:“世界上竟有这种房屋,用池塘的芦苇梢头拗折成小窝,这种窝儿随着水波起伏而浮动。”
    • 1、当他们发现我是干的,其中一人把他的自行车,并获得了约一拗折燃料线。
    • 2、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有差异升降运动、掀斜和拗折运动。 ()
    • 3、此前的科学家们只能设法构建出笔直或拗折结构。
    • 4、它必须被拗折和结束时,自行车倒了。
    • 5、我们在拗折需求线理论史中发现经济学家相当重视拗折假设的真实性,而这意味著他们采取与主义相当不同的理论评价标准。
    • 6、护理时,应采取拉电缆,以确保它们不会拗折或镍。

    字义分解

    • 拼音ǎo,ào,niù
    • 注音ㄠˇ,ㄠˋ,ㄋㄧㄡ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XLN
    • 五行

    ǎo

    1. 弯曲使断,折:竹竿拗断了。

    ào

    1. 不顺,不顺从:拗口。拗口令。

    niù

    1. 固执,不驯顺:执拗。拗不过他。

    • 拼音zhē,zhé,shé
    • 注音ㄓㄜ,ㄓㄜˊ,ㄕㄜ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RH
    • 五行

    zhē

    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zhé

    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折。

    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折返。

    5. 损失:损兵折将。

    6.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 判决:折狱。

    shé

    1. 断:绳子折了。

    2. 亏损:折本生意。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