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
拼音:gù xié gāng
注音:ㄍㄨˋ ㄒ一ㄝˊ ㄍㄤ

顾颉刚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厦门、中山、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继承和发展前人“疑古”思想,成为“古史辨”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历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网络解释:

顾颉刚

  •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 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 1、通过对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反思,顾颉刚提出“不立一真,唯穷流变”的历史研究理念。
    • 2、汪士延告诉记者,胡适在北京大学的学生顾颉刚经过多年研究,认定南朝民歌《华山畿》是梁祝原型。
    • 3、‘有关《礼记》作者和年代的争论,旷代持久,长期不能定于一说。
    • 4、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
    • 5、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属于史学范畴,顾颉刚先生、谭其骧先生提倡将它改造成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这属于地理学范畴。
    • 6、“由经入史”说在顾颉刚的学术中处于核心地位,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对顾氏之学的完整把握。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ㄍㄨ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BDM
    • 五行

    (1)(动)转过头看;看:环~|相~一笑。

    (2)(动)注意;照管:兼~|奋不~身。

    (3)(动)拜访:三~茅庐。

    (4)(动)商店或服务行业指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客|主~。

    (5)(动)(Gù)姓。

    (6)(连)〈书〉但是。

    (7)(连)〈书〉反而。

    • 拼音jié,xié,jiá
    • 注音ㄐㄧㄝˊ,ㄒㄧㄝˊ,ㄐㄧㄚ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KDM
    • 五行

    jié

    1. 〔仓颉〕上古人名,相传他创造文字。

    2. (頡)

    xié

    1. 〔颉颃〕a.鸟向上向下飞;b.引申为不相上下,如“他的画与名家相颉颉”;c.对抗,如“颉颉作用”;d.倔强,傲慢,如“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颉以傲世”。

    2. (頡)

    jiá

    1. 减克:“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

    2. 传说中像青狗的怪兽。

      • 拼音gāng
      • 注音ㄍㄤ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QJH
      • 五行

      (1)(形)硬;坚强(跟‘柔’相对):~强|~直|他的性情太~。

      (2)(形)(Gānɡ)姓。

      (3)(副)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4)(副)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能看出前面同志的背包。

      (5)(副)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从省里回来。|那时弟弟~学会走路。

      (6)(副)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