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拼音: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注音:ㄐㄨˊ ㄍㄨㄥ ㄐ一ㄣˋ ㄌ一ˋ,ㄙˇ ㄦˊ ㄏㄡˋ 一ˇ
词性: 成语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意思

词语解释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

⒈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引证解释

⒈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呜呼!岂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乎!”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后多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必再议。”
《水浒传》第九一回:“宋江、卢俊义 叩头奏道:‘臣等蒙圣恩委任,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 中国 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ㄩ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AFQO
  • 五行

1.抚育:~养。~育。

2.古代的一种实心球。皮制,里面填毛:蹴~。

3.弯曲:~躬。

4.古又同“”。

5.古又同“(jú)”。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MDX
  • 五行

(1)(副)自身;亲自。

(2)(动)弯下(身子):~身下拜。

  • 拼音jìn,jǐn
  • 注音ㄐㄧㄣˋ,ㄐㄧㄣˇ
  • 笔划6
  • 繁体盡、儘
  • 五笔NYUU
  • 五行

jìn

1. 完毕: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2. 达到极端: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 都,全:尽然。尽是白的。尽收眼底。尽释前嫌。

jǐn

1. 极,最:尽底下。

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量(liàng )。尽管。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LTN
  • 五行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 拼音
  • 注音ㄙ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QXB
  • 五行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NNN

(1)(动)停止:争论不~。

(2)(副)已经:时间~过。

(3)(副)〈书〉后来;过了一会儿:~忽不见。

(4)(副)〈书〉太;过:为~甚。〈古〉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