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
拼音: | wén zhì |
注音: | ㄨㄣˊ ㄓˋ |
文质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华与质朴。
文字与质地。
引证解释:
⒈ 文华与质朴。
引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史有文质,辞有详略。”
孔颖达疏:“史文则辞华,史质则辞直,华则多详,直则多略。”
《旧唐书·文苑传序》:“殊不知世代有文质,风俗有淳醨。”
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使马圉》:“马圉之説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
姚华《论文后编》:“夫均文质者,莫三百篇若。诗亡而文质分, 赵得其质, 楚得其文。”
⒉ 文字与质地。
引《汉书·食货志下》:“﹝王莽﹞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文质周郭仿汉五銖钱云。”
国语词典:
文采和本质。
网络解释:
文质 (儒学理论术语)
文质 (汉语词汇)
- 1、李叔叔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 2、这位总经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作为,而且风度翩翩,文质彬彬。
- 3、这个小伙儿不错,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 4、这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授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啊,是个功成名就的人,平时总是文质彬彬的。
- 5、别看张老师文质彬彬,在球场上可勇猛了。
- 6、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与文质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