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肠
拼音:chēng cháng
注音:ㄔㄥ ㄔㄤˊ

蛏肠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福建﹑广东人对蛏子肉的俗称。

引证解释:

⒈ 福建、广东人对蛏子肉的俗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蛏》:“蟶乃海中小蚌也…… 闽粤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蟶田,呼其肉为蟶肠。”

网络解释:

蛏肠

  • 基本信息
  • 释义
  • 福建 、 广东 人对蛏子肉的俗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蛏》:“蛏乃海中小蚌也…… 闽 粤 人以田种之,候潮泥壅沃,谓之蛏田,呼其肉为蛏肠。”
  • 字义分解

    • 拼音chēng
    • 注音ㄔ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CFG
    • 五行

    蛏子,软体动物。有两扇贝壳,形状狭长。生活在沿海软泥滩中。

      • 拼音cháng
      • 注音ㄔㄤ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NRT
      • 五行

      (~子)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开头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起消化和吸收作用。也叫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