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刻
拼音: | xiǎo kè |
注音: | ㄒ一ㄠˇ ㄎㄜˋ |
小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汉以后,又分一昼夜为十二时,则每时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这是大刻。再将零数二十分,分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百刻》。
⒉ 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引宋朱熹《周易本义·筮仪》:“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
字义分解
- 拼音xiǎo
- 注音ㄒㄧㄠˇ
- 笔划3
- 繁体小
- 五笔IHTY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与小刻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