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计
拼音:diǎn jì
注音:ㄉ一ㄢˇ ㄐ一ˋ

典计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主管家计财物。

引证解释:

⒈ 谓主管家计财物。

《宋书·王弘传》:“有奴客者,类多使役,东西分散,住家者少。其有停者,左右驱驰,动止所须,出门甚寡,典计者,在家十无其一。”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吴中陆叟》:“吴有陆叟,富甲江左, 沉万三出其门,为运筹典计。”

网络解释:

典计

  • 官名,隋代,尚功局置典织之官,从七品,唐代改为典计,二人,正七品,协助司计掌理支度衣食等物事。明初沿置,永乐后废。(《中国历代官称辞典》)
  •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 拼音
    • 注音ㄐㄧ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FH
    • 五行

    (1)(动)计算:核~|共~|数以万~。

    (2)(名)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时~|体温~|晴雨~。

    (3)(名)主意;策略;计划:~策|缓兵之~|眉头一皱;~上心来|百年大~。

    (4)(动)做计划;打算:设~|为加强安全~;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

    (5)(J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