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刀吐火
拼音:tūn dāo tǔ huǒ
注音:ㄊㄨㄣ ㄉㄠ ㄊㄨˇ ㄏㄨㄛˇ
词性: 成语

吞刀吐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传统杂技和戏法之一。

引证解释:

⒈ 传统杂技和戏法之一。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晋书·隐逸传·夏统》:“丹珠乃拔刀破舌,吞刀吐火,云雾杳冥,流光电发。”
《旧唐书·音乐志二》:“后魏北齐亦有鱼龙辟邪、鹿马仙车、吞刀吐火……种瓜拔井之戏。”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国语词典:

一种源于西域的杂技。

网络解释:

吞刀吐火

  • 吞刀吐火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ūn dāo tǔ huǒ,是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 1、巫术表演时,张丹、陈珠“撞钟击鼓,间以丝竹”,时而吞刀吐火,时而轻步侗舞。
    • 2、街上有几处杂耍艺人,花弹蹴鞠、踏滚木、水傀儡、吞刀吐火,围观者里外三层,喊声震天。 
    • 3、无非是些扛鼎走索,吞刀吐火之流,往来人等东一簇,西一堆,都立在地下看,不时哄然叫。
    • 4、庙门前一大片广场,密密麻麻挤的全是人,各种摊贩叫卖声混成一片,更有诸般江湖艺人献技,吞刀吐火,戏法气功,高竿杂技,无奇不有,引来叫声一片。
    • 5、汉魏晋以后“胡马度阴山”带来了“吞刀吐火”杂技百戏。
    • 6、除此之外,更有诸般江湖艺人杂耍献技,吞刀吐火,斗鸟遛兽,口技戏法,引来无数围观叫。

    字义分解

    • 拼音tūn
    • 注音ㄊㄨㄣ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DKF
    • 五行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 拼音dāo
    • 注音ㄉㄠ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VNT
    • 五行

    (1)(名)用来切、割、削、砍、铡、斩的工具:菜~。

    (2)(名)刀形的东西:冰~。

    (3)(量)纸张的计算单位;一百张叫一刀。

    • 拼音tǔ,tù
    • 注音ㄊㄨˇ,ㄊㄨ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KFG
    • 五行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