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
拼音:tǔ niú
注音:ㄊㄨˇ ㄋ一ㄡˊ

土牛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土牛tǔniú

(1) 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mound on a dike or dam

(2) 泥土制的牛

a clay ox

引证解释:

⒈ 用泥土制的牛。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阴气。后来,立春时造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郑玄注:“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也。”
孙希旦集解:“出土牛者,牛为土畜,又以作之,土能胜水,故於旁磔之时,出之於九门之外,以穰除阴气也。”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唐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打春》:“谨按礼部则例载:立春前一日, 顺天府尹率僚属朝服迎春於东直门外,隶役舁芒神土牛,导以鼓乐,至府署前,陈於彩棚。”

⒉ 堆在堤坝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远看形似牛,故称。

梁斌《播火记》第三卷四四:“两个人一直走到天明时分,看看东方发白,离远看见前面一条长堤,堤上有两行垂柳,垂柳下面,有黄色的土牛起伏,这就是白洋淀上的围堤。”

国语词典:

泥塑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土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鼓励春耕。

词语翻译

英语
clay ox, mound of earth on a dike (ready for emergency repairs)​

网络解释:

土牛 (汉语词汇)

  • 基本解释
  • 1. [mound on a dike or dam]∶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 2. [a clay ox]∶泥土制的牛
    • 1、且此项番地,旧以土牛为界,乾隆年间,复立石碑,例禁綦严,自应恪遵旧章,永昭法守。
    • 2、嗯,觉醒的不错,是玄兽碑——玄土牛,品阶是凡级五层,下一个吧。
    • 3、再前面那些土牛木马就一时半会记不起来了。
    • 4、结论:复方土牛膝糖浆剂有较的解热作用。
    • 5、结果:复方土牛膝糖浆剂对干酵母所致的发热有较的解热作用,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
    • 6、土牛却走到我旁边,说道“兄弟,恭喜啊,当上纪委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FFF
    • 五行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 拼音niú
    • 注音ㄋㄧㄡ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HK
    • 五行

    [ niú ]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