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
拼音: | má mù |
注音: | ㄇㄚˊ ㄇㄨˋ |
词性: | 形容词 |
麻木的意思
词语解释:
麻木
1. 失去知觉。
例
英
2. 麻木的感觉。又称麻痹。
例
英
3. 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例
引证解释:
⒈ 同“麻痹”。
引《朱子语类》卷二五:“心既不仁……如人身体麻木,都不醒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
郑观应《盛世危言·医道》:“衰迈之人脑气不足,遂有麻木、昏瞶之病。”
⒉ 谓感觉迟钝。
引《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雷炯、计稷惊得麻木了,动弹不得。”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先生’,乡下人麻木而平静的回答道:‘您是学者,总该知道现在已是午后,别人也要肚子饿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想不到的悲哀的袭击使她麻木了。”
国语词典:
医学上称知觉完全丧失,分为全身麻木、局部麻木及部位麻木三种。
如:「麻木不仁」。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麻木 (汉语词语)
- 1、有些干部只顾谋私利,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
- 2、对这种麻木不仁的人,求也是白求,他不会同情你的。
- 3、我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时,她已完全麻木。
- 4、他们丧失梦想、百无聊赖、理想匮乏,进而对生活日渐麻木。
- 5、由于神经受到压迫,他的双腿变麻木了。
- 6、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字义分解
- 拼音má
- 注音ㄇㄚˊ
- 笔划11
- 繁体麻
- 五笔YSSI
- 五行水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