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姬
拼音: | bó jī |
注音: | ㄅㄛˊ ㄐ一 |
伯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春秋鲁宣公之女,宋共公夫人,亦称共姬﹑恭伯姬。共公死后,执节守贞。鲁襄公三十年,宋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遂被焚死。见《谷梁传.襄公三十年》﹑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 2.用以代称贤女。
引证解释:
⒈ 春秋鲁宣公之女, 宋共公夫人,亦称共姬、恭伯姬。共公死后,执节守贞。
引鲁襄公三十年, 宋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 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
遂被焚死。见《穀梁传·襄公三十年》、 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 汉牟融《理惑论》:“豫让吞炭漆身, 聂政皮面自刑, 伯姬蹈火, 高行截容,君子为勇而有义,不闻讥其自毁没也。”
⒉ 用以代称贤女。
引宋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诗:“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寧?”
国语词典:
人名。春秋鲁宣公之女,宋共公夫人。宋宫失火,因守礼训,不出,以致被火烧死。后人愍其贤,从夫谥,称宋共姬。
网络解释:
伯姬
字义分解
- 拼音bǎi,bó
- 注音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 笔划7
- 繁体伯
- 五笔WRG
bó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bǎi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bà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