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kōng chéng jì |
注音: | ㄎㄨㄥ ㄔㄥˊ ㄐ一ˋ |
空城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空城计
(1) 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在街亭失守后,司马懿进军诸葛亮大帐所在地西城,诸葛亮兵力单薄,用疑兵之计大开城门,派人洒扫街道,司马懿疑有伏兵,引军后退。现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在敌众我寡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史书多有记载。但不限于守城。 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引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大堂上面那里有甚么机关枪呢?比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要空得厉害的,是老卒残兵的影子都不见一个。”
茅盾《子夜》十六:“周仲伟像‘空城计’里的诸葛亮似的笑退了那八个代表。”
国语词典: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诸葛亮镇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马懿将率军攻西城的消息,城中无兵可迎敌,于是诸葛亮沉著镇定,设空城计,命人将城门打开,而自己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司马懿等人见状,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如:「我的肚子早唱空城计了。」
网络解释:
空城计 (三十六计之一)
- 1、诸葛亮足智多谋,以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大军,解除了危机。
- 2、诸葛亮的深谋远虑,才使得他的空城计得以成功。
- 3、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把司马懿吓得仓皇逃跑了。
- 4、有部门值班不含糊有部门却唱空城计。
- 5、鸿渐摆空城计道“你心里明白,不用我说”。
- 6、“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诸葛亮用兵如神的体体现。
字义分解
- 拼音kōng,kòng
- 注音ㄎㄨㄥ,ㄎㄨㄥˋ,ㄎㄨㄥˇ
- 笔划8
- 繁体空
- 五笔PWAF
kōng
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kòng1.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2.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3. 亏欠:亏空。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9
- 繁体城
- 五笔FDNT
- 五行土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
与空城计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