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饷
拼音:fáng xiǎng
注音:ㄈㄤˊ ㄒ一ㄤˇ

防饷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防兵之粮饷。

引证解释:

⒈ 防兵之粮饷。参见“防汛兵”。

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三年之后,方许收税,每亩输穀一斗,中等六升,下者三升,耑备津门防餉之费,奉旨即举行之。”

网络解释:

防饷

  • 防饷,清代盐税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筹还洋款,户部咨行各省,每斤盐一律加征制钱二文。经运使英启议复,粤盐通纲每年拟筹防饷银10万两,自二十二年春季起,按季缴库。其具体办法:在省河配盐时每包抽缴洋银五分,上、下河减半,坐配各埠按认引数目每包抽缴洋银四分,潮桥官运局认筹银12 000两,平柜埠筹拨银6 000两。用于偿还俄、法、英、德等国赔款本息。
  • 字义分解

    • 拼音fáng
    • 注音ㄈㄤ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BYN
    • 五行

    (1)(名)戒备的设施:城~。

    (2)挡水的建筑物:堤~。

    (3)姓。

    (4)(动)提防、防备:~洪。

    • 拼音xiǎng
    • 注音ㄒㄧㄤ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NTK
    • 五行

    1.用酒食等款待。

    2.薪金(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