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
拼音:shí shí wù
注音:ㄕˊ ㄕˊ ㄨˋ

识时务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能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后或用作通权达变之意。

引证解释:

⒈ 谓能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后或用作通权达变之意。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我且把个体面见见他,説话之间或者识时务不提起也不见得。”
沙汀《淘金记》四:“她并不是一个顽固分子,倒是相当识时务的。”
亦省作“识时”。 唐韩愈《与袁相公书》:“又习於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退勇守专,未为宰物者所识。”
清黄遵宪《感怀》诗:“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閲世。”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自来识时达节之士,功名而外无容心。”

国语词典:

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

识时务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在今天,研究文学几乎等于不识时务
  • 2、要认清形势,不识时务的人是要碰壁的。
  • 3、你这人就是不识时务
  • 4、文天祥宁死不降的选择,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识时务,但他的崇高气节却赢得了后人景仰。
  • 5、不识时务,而反对革新。
  • 6、你为了一块不识时务的牛肉放我鸽子?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KWY
  • 五行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Y
  • 五行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 拼音
  • 注音ㄨ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TLB
  • 五行

(1)(名)事情:公~|处~。

(2)(动)从事;致力:~农|~商。

(3)(名)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在只用于地名;如曹家务(在河北省);商务(在河南省)。

(4)(副)务必:~须。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