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瘗
拼音:wàng yì
注音:ㄨㄤˋ 一ˋ

望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祭礼仪节之一。

引证解释:

⒈ 祭礼仪节之一。

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瘞位。[各官立介][赞]望瘞。[杂焚祝帛介][赞]礼毕。”
王季思等注:“明代祭宗庙及孔庙的礼仪,当最后唱‘望瘞’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瘞毛血的地方焚化。”
《清史稿·礼志二》:“乾隆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瘞。明年,增望瘞乐章。”

网络解释:

望瘗

  • 【词目】望瘗
  • 【拼音】wànɡ yì
  • 【释义】祭礼仪节之一。在明代祭宗庙及孔庙的礼仪中,当最后唱‘望瘗’时,捧祝官与进帛官捧祝、帛至瘗毛血的地方焚化。
  • 字义分解

    • 拼音wàng
    • 注音ㄨㄤ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NEG
    • 五行

    (1)(动)探望:拜~|看~。

    (2)(动)盼望、希望:期~|企~。

    (3)(名)名望:声~|威~。

    (4)(形)〈书〉怨恨。

    (5)(名)(~子)店铺标明属于某种行业的标志:酒~。

    (6)(介)对着;朝着:~我点点头|~他笑笑。注意“望前看”、“望东走”等处的“望”多写作“往”。

    (7)姓。

    (8)(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叫望月。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GUF
    • 五行

    (动)掩埋;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