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余
拼音:gōng yú
注音:ㄍㄨㄥ ㄩˊ

公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公务之余暇。

引证解释:

⒈ 公务之馀暇。

宋韩琦《登广教院阁》诗:“岑寂禪扉启画关,公餘为会一开颜。”
明袁宗道《送别谢在杭司理东昌》诗之二:“公餘寻古蹟,先上鲁连臺。”
《红楼梦》第七八回:“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

国语词典:

办公以外的时间。

如:「这本书是我利用公余看完的。」

网络解释:

公余

  • 公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ōng yú,是指公务之馀暇。
    • 1、除此之外,独孤岳在成都内城又另置了别业,每逢公余之暇,休沐之期,独孤岳也会与妻小在此避静小居,稍享天伦之乐,有时亦与亲朋旧友于此宴饮一番。
    • 2、不谙篆籀真草,未学颜柳欧苏,自幼习隶,摹临汉碑,未得神髓,公余之暇,信笔涂鸦,聊以自娱,或赠亲友。
    • 3、基本是不变的,属汉族,且与男主人公余非保持着“爱恨情仇”。
    • 4、他有满腹才华,曾著有《公余漫笔》、《清福堂书稿》,饶有名气。
    • 5、成年人可利用公余时间进修,充实自己或学习与作有关的新知识和技能。
    • 6、公余之暇,我还是照样与文化界的几个朋友诗酒唱和,吟咏自若。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
    • 注音ㄩ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TU
    • 五行

    (1)(代)我。

    (2)(Yú)姓。

    (3)(名)剩下:~存|~党|~毒|~额|~款|~力|~粮|~剩|~缺|~外|~威|~蓄|~残|~多|~富|节~|盈~|心~力拙|不遗~力|残渣~孽|虎口~生|死有~辜|心有~悸|绰绰有~|游刃有~。

    (4)(名)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数|五百~斤|一丈~。

    (5)(名)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闲|业~|茶~饭后|兴奋之~|高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