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拗的词语
直拗 zhí niù
亦作'直抝'。 固执﹑倔强。十拗 shí niù
指老人的十种反常情态。深拗 shēn niù
隐晦曲折。折拗 shé niù
犹中断。曲拗 qǔ niù
1.犹违拗。打拗 dǎ niù
1.反对,不顺从。绿拗儿 lǜ niù ér
青苔。一不拗众 yī bù niù zhòng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玉凤姑娘此时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心里乱舞莺花,笑也顾不及了,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三不拗六 sān bù niù liù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緑拗儿 lǜ niù ér
青苔。 宋陶穀 《清异录·绿衣元宝》:“苔,一名地钱,一名緑衣元寳。 王彦章 葺园亭叠坛种花,急欲苔蘚少助野意,而经年不生。顾弟子曰:‘叵耐这緑拗儿。’”拗气 niù qì
比喻因不满当前的事或人而生闷气,心情不痛快。拗过去 ǎo guò qù
将头用力向后仰。拗折 ǎo shé
断折。弯曲。拗句 niù jù
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 2.见“拗句格”。拗强 niù qiáng
拗口,不流利。拗调 niù diào
拗体诗。拗劲 ào jìn
[ ào jìn ] :固执倔强的劲头。 [ niù jìn ] :也说拗劲儿。掘强的脾气。拗阻 niù zǔ
阻挡违拗。阻拗 zǔ niù
阻挡违拗。拗字 niù zì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拗拙 niù zhuō
1.形容文章古拙拗口。 2.愚顽不驯。拗转 niù zhuǎn
扭转。拗执 niù zhí
固执倔强。执拗 zhí niù
(1) 坚持己见,固执任性 例 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 例 脾气执拗 英 obstinate;pig headed;willful拗语 niù yǔ
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