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赵的词语
狐赵 hú zhào
春秋·晋·狐偃和赵衰的并称。后赵 hòu zhào
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所建,国号赵。史称后赵(公元319年-351年)。韩信破赵之战 hán xìn pò zhào zhī zhàn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赵。赵王歇和主将陈馀统兵二十万,守井陉(今河北井陉北)。韩信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背水为阵,奋起进击,并派兵袭占赵军后方薄弱之处,赵军全面崩溃,赵王歇被俘。赵杲送灯台 zhào gǎo sòng dēng tái
谓一去不回。赵礼让肥 zhào lǐ ràng féi
王莽时,天下大乱,人相食。赵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释之。乡党服其义。赵尔丰 zhào ěr fēng
(1845-1911)清末官员。汉军正蓝旗人。曾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1911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残杀请愿民众,激起人民的武装反抗。武昌起义后,成都宣布独立,他煽动兵变,后被杀死。赵盾 zhào dùn
1.《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赵盾"为夏天烈日之代称。赵盾日 zhào dùn rì
1.《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赵盾日"为夏天烈日之代称。赵董 zhào dǒng
元时书画家赵孟俯和明时书法家董其昌的并称。啖赵 dàn zhào
唐经学家啖助与赵匡的并称。赵超构 zhào chāo gòu
赵超构(1910.5.4 - 1992.2.13),男,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赵州茶 zhào zhōu chá
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见《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后遂用为典故,并以"赵州茶"指寺院招待的茶水。赵厠 zhào cè
指 豫让 藏身厕所谋刺 赵襄子 一事。 《文选·江淹<别赋>》:“乃有劒客慙恩,少年报士, 韩 国 赵 厠, 吴 宫 燕 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李善 注:“《史记》: 豫让 者, 晋 人也,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宠之。 赵襄子 灭 智伯 , 让 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厠,欲刺 襄子 ,故言 赵 厠。”赵厕 zhào cè
指豫让藏身厕所谋刺赵襄子一事。赵秉钧 zhào bǐng jūn
赵秉钧(1859年—1914年),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赵氏璧 zhào shì bì
亦作'赵王璧'。 和氏璧的别称。春秋时,楚人卞和自山中所得宝玉。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秦昭王曾恃强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赵。'赵氏璧'遂以着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赵王璧 zhào wáng bì
1.见"赵氏璧"。赵璧 zhào bì
和氏璧的别称。原璧归赵 yuán bì guī zhào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1) 出自战国故事。秦王许诺赵王以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当使臣蔺相如献璧之后,秦王却不提换城之事,蔺相如施巧计使和氏璧重归赵国。今多指以原物归还其主 英 return a thing intact to the owner;return the jade to its state of Zhao全璧归赵 quán bì guī zhào
同“完璧归赵”。璧赵 bì zhào
(1) 将物品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英 return sth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赵壁 zhào bì
韩信击赵,佯弃鼓旗,诱赵军空壁逐利,即驰入赵军壁垒,遂大破赵军。事载《史记.淮阴侯列传》。借指敌军的营垒。拔赵帜 bá zhào zhì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拔赵旗 bá zhào qí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