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
拼音:hòu zhào
注音:ㄏㄡˋ ㄓㄠˋ

后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所建,国号赵。史称后赵(公元319年-351年)。

引证解释:

⒈ 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所建,国号赵。史称后赵 (公元319年-351年)。

国语词典:

朝代名。(西元319~350)​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羯人石勒灭前赵,国号赵,初都襄国,后都邺城。后为前燕所灭。史称为「后赵」。

网络解释:

后赵

  • 后赵(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主,共享国三十二年。
  • 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330年)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旋称帝。
  •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称居摄天王。335年,迁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337年称大赵天王,349年复称帝。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尖锐。
  • 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坐大把权,并于350年改国号为“卫”,不久杀皇帝石鉴,并屠杀石氏子孙及羯胡,同时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内战全面爆发。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将刘显所杀,之后刘显也被冉闵攻杀,后赵最终灭亡。
  • 石勒开拓疆土,灭汉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人,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及荆州和幽州部分地区。
    • 1、之后赵薇的哥哥赵剑发表声明称邹雪“策划了”军旗装事件,两人曾因合作生意产生分歧。
    • 2、只是刘曜在此战之后决策失误,未能利用此战对后赵所造成的震荡性效果,直捣襄国,而转锋南攻洛阳,致使贻误战机,才铸就了自己的失败。
    • 3、苏峻一死,祖约就感觉到末日来临,在江边吹来的刺骨寒风中,他带了亲信、宗族几百人逃往后赵
    • 4、赵武灵王,约生于赵肃侯十年。
    • 5、不仅如此,用了几次后赵先生发现清洁器只能吸附毛发、灰尘等,像食物渣和碎屑等杂物依然难以清除。 
    • 6、祖约庸才一个,在后赵的大举进攻下不断后撤,一直退到了淮南的寿阳,把哥哥不容易打下的大河山拱手相让。

    字义分解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 拼音zhào
    • 注音ㄓㄠ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HQI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