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赵帜易汉帜
  • 【拼音】: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 【注音】:  

    ㄅㄚˊ ㄓㄠˋ ㄓˋ 一ˋ ㄏㄢˋ ㄓˋ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六字成语

  • 【繁体】:  

    拔趙幟易汉幟

  • 【简拼】:  

    BZZYHZ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帜:旗帜;易:换。比喻偷换别人的胜利成果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 语法:

    拔赵帜易汉帜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战胜对方。

  • 示例:

    妻与生用拔赵帜易汉帜计,笑而行之。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人妖》

  • 英语:

    to pull up others' flag and replace it with one's own--to take somebody's place

  • 近义词:

    拔帜树帜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ㄚ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DCY
    • 五行

    (1)(动)抽出;拽zhuài出:~刀|~牙|~草。

    (2)(动)吸出:~毒|~火罐。

    (3)(动)挑选:选~|提~。

    (4)(动)攻取:~据点。

    (5)(动)超出;高出:~尖|出类~萃。

    (6)(动)起动:~步|~脚|开~。

    (7)(动)把东西放在水里泡。

    • 拼音zhào
    • 注音ㄓㄠ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HQI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2.姓。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HKW
    • 五行

    (名)旗帜;旗子:旗~|独树一~。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JQRR
    • 五行

    (1)(形)轻易;容易:~于|简~。

    (2)(形)平和:平~近人。

    (3)(形)〈书〉轻视。

    (4)(动)改变;变换:变~|移风~俗。

    (5)姓。

    • 拼音hàn
    • 注音ㄏ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ICY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