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宣的词语
宣于 xuān yú
复姓。十六国时汉国刘渊有太史令宣于修之。见《晋书.刘元海载记》。宣诏 xuān zhào
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 2.谓帝王召见。诏,召。 3.指诏命。宣宗 xuān zōng
(1) 武宗的叔父李忱,唐宪宗之子,年号大中 英 Xuan Zong宣婬 xuān yín
见“宣淫 ”。宣美 xuān měi
谓宣扬教化,使风俗淳美。宣平门 xuān píng mén
汉代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名宣平门,也叫东都门或都门,省称宣平。宣头 xuān tóu
晩唐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五代后唐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南唐李中《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宣达 xuān dá
1.谓传达旨意。 2.表达。 3.疏通,通畅。宣曲宫 xuān qǔ gōng
汉宫名。亦省称"宣曲"。宣行 xuān xíng
1.普遍施行。 2.传布;流布。 3.宣布和施行王命。宣尉司 xuān wèi sī
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宣演 xuān yǎn
宣扬传布。宣曜 xuān yào
显耀光辉。宣昭 xuān zhāo
宣扬;显扬。宣召 xuān zhào
谓帝王召见臣下。宣陈 xuān chén
宣讲陈说。宣德郎 xuān dé láng
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宣传画 xuān chuán huà
(1) 亦称“招贴画”。带有号召性标题的进行宣传、鼓动的画 英 picture poster宣房 xuān fáng
1.亦作"宣防"。 2.宫名。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 3.借指该处之黄河水。 4.泛指防河治水。宣散 xuān sàn
宽舒而松弛。宣陶 xuān táo
抒发陶写。宣议郎 xuān yì láng
官名。唐宋散官,从七品下称宣议郎。明沿置,清废。宣武 xuān wǔ
威武。 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宣招 xuān zhāo
谓帝王下令招纳。宣章 xuān zhāng
昭明,显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