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 shí zhī shì
一ㄡˇ ㄕˊ ㄓ ㄕˋ
常用成语
有識之士
YSZS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语法:
有识之士作主语、宾语;指有见识的人。
示例:
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状》
英语:
a man of insight
俄语:
сведущие люди<дальновидные деятели>
日语:
有識者(ゆうしきしゃ)
其他:
<法>homme clairvoyant,de perspicacité
反义词:
- 1、清朝末年,不少有识之士,面对中国社会群魔乱舞的黑暗现实,忧国忧民,感奋而起。
- 2、在危难关头,有识之士不会冷眼旁观,坐视不管。
- 3、为了富国强兵,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变法。
- 4、在那腥风血雨的黑暗中,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 5、对这项决定,凡有识之士,无不深感遗憾。
- 6、在大兴"文字狱"的封建时代,有识之士也只钳口结舌,不置一词。
字义分解
- 拼音yǒu,yòu
- 注音ㄧㄡˇ,ㄧㄡˋ
- 笔划6
- 繁体有
- 五笔DEF
- 五行土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yòu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識
- 五笔YKWY
- 五行金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有识之士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