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阙
  •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 【注音】:  

    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抱殘守闕

  • 【简拼】:  

    BCSQ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

  • 出处: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 语法:

    抱残守阙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

  • 示例:

    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阙,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人民日报》1981.4.2

  • 英语:

    stick in the mud

  • 俄语:

    рутинёрство

  • 近义词:

    抱残守缺

  • 反义词:

    推陈出新

    • 1、在西班牙所有的移民群体当中,华人以其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抱残守阙的融入理念从而成为难以融入到西班牙社会中的移民群体之一。
    • 2、有些学者则没有看到时代的变化,满足于书本来书本去,既没有学术创新,也没有表达方式的创新,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媒体技术,他们抱残守阙,固步自封。
    • 3、所以,他们从不抱残守阙,也从不慨叹今不如昔。
    • 4、她强调北约必须与欧盟以至联合国等非军事组织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北约,而不应抱残守阙,只顾北大西洋盟国的集体安全。
    • 5、析旅西华人抱残守阙的融入理念。
    • 6、他们试图将国学作为抱残守阙、反对新文化的,但他们并不是国学的主流人物。

    字义分解

    • 拼音bào
    • 注音ㄅㄠ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QNN
    • 五行

    (1)(动)用手臂围住

    (2)(动)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

    (3)(动)领养(孩子)。

    (4)(动)〈方〉结合在一起:~成团。

    (5)(动)〈方〉(衣、鞋)大小合适:这双鞋~脚儿。

    (6)(动)心里存着(想法、意见):青年人都~着远大的革命理想。

    (7)(量)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

    • 拼音cán
    • 注音ㄘㄢ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QGT
    • 五行

    (1)(形)不完整;残缺:这部书很好;可惜~了。

    (2)(形)剩余的;将尽的:~冬|~敌|风卷~云。

    (3)(形)伤害;毁坏:摧~。

    (4)(形)凶恶:~忍|~酷。

    • 拼音shǒu
    • 注音ㄕㄡ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PFU
    • 五行

    (1)(动)防守

    (2)(动)守候;看护:~护。

    (3)(动)遵守;遵循:~法|~约。

    (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 拼音quē,què
    • 注音ㄑㄩㄝ,ㄑㄩㄝ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UBW
    • 五行

    quē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 过错:阙失。

    3. 姓。

    què

    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

    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 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

    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