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ō tāi huàn gǔ
ㄊㄨㄛ ㄊㄞ ㄏㄨㄢˋ ㄍㄨˇ
常用成语
TTHG
联合式成语
胎;不能读作“tái”。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脱胎换骨和“洗心革面”;都可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但脱胎换骨可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适用范围较广;“洗心革面”一般只指罪人的彻底改造;适用范围较小。凡用“洗心革面”的;一般都可用脱胎换骨。
成语意思
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语法:
脱胎换骨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英语:
cast off one's old self and take on a new self
俄语:
порывáть со стáрым<родиться зáново>
日语:
換骨奪胎(かんこつだったい)
其他:
<德>sich von Grund auf ǎndern<法>faire peau neuve
近义词:
反义词:
- 1、知识分子必须与农相结合,到火热的斗争中去锤炼自己,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
- 2、我们要改造他,争取他的内心,使他脱胎换骨。
- 3、这所监狱改造出来的人,大多数能够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 4、没有一瞬间的脱胎换骨,生命是一次次的试探,也是一场且行且至的寻觅。
- 5、先前他主要学习的是孙犁的写作手法,如今从文风上看,他已脱胎换骨,能自成一家了。
- 6、冷月砂风下剑光流转,九问一出,那个昔日浩瀚大漠中跃马扬鞭的倔强少年意气飞扬,帝国最优秀的少将一反压抑着的沉默,恍如脱胎换骨。
字义分解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11
- 繁体脱
- 五笔EUKQ
- 五行火
(1)(动)肉去皮。
(2)(动)(皮肤、毛发等)脱落:~发|~毛。
(3)(动)取下;除去:~帽|~鞋。
(4)(动)脱离:~党|~水。
(5)漏掉(文字):这一行里~了三个字。
(6)(形)〈书〉轻慢。
(7)(连)〈书〉倘若;或许:~有遗漏;必致误事。
(8)姓。
- 拼音tāi
- 注音ㄊㄞ
- 笔划9
- 繁体胎
- 五笔ECKG
- 五行火
(1)(名)母体内的幼体;胚胎:幼~。
(2)(名)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二~。
(3)(名)(胎儿)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
(4)(名)(胎儿)某些器物的坯:泥~儿。
(5)(名)轮胎。〈外〉英语。
- 拼音huàn
- 注音ㄏㄨㄢˋ
- 笔划10
- 繁体换
- 五笔RQMD
- 五行水
(1)(动)给人东西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互相交易(基本义):交~|~钱。
(2)(动)变换;更换:~车|~挡|~防。
(3)(动)兑换:~钱。
- 拼音gǔ,gū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笔划9
- 繁体骨
- 五笔MEF
- 五行木
gǔ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gū1.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与脱胎换骨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