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 【拼音】:  

    lìng pì xī jìng

  • 【注音】:  

    ㄌ一ㄥˋ ㄆ一ˋ ㄒ一 ㄐ一ㄥ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另辟蹊徑

  • 【简拼】:  

    LPXJ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

  • 语法:

    另辟蹊径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另创一种风格。

  • 示例:

    他泼辣大胆,勇于实践和另辟蹊径

  • 英语:

    take another course

  • 近义词:

    独辟蹊径

  • 反义词:

    随大流

    • 1、你不要被困难击倒。遇到困难,不要转身放弃。想办法克服,解决,或者另辟蹊径
    • 2、他根据学生的体情况,另辟蹊径,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 3、与其在一个问题上冥思苦想,不如暂时将它搁置一旁。一旦能另辟蹊径,说不定会豁然开朗。这比狗啃骨头一样,狗将啃不动的骨头先吐出来,是为了换个便于着力的方向,以便顺顺当当地把它吃掉。
    • 4、萧规曹随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 5、所以,很多彩民喜欢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也是彩市的一种新思路。
    • 6、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于假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字义分解

    • 拼音lìng
    • 注音ㄌㄧㄥ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KLB
    • 五行

    (副)另外;在说过的之外的:~选|~议|~有任务|~一回事。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NKUH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 拼音qī,xī
    • 注音ㄑㄧ,ㄒㄧ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KHED
    • 五行

    1. [蹊跷](—qiao)奇怪,可疑:这事有点儿蹊。

    1. 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径(途径,如“独辟蹊蹊”)。

    2. 践踏:“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 拼音jìng
    • 注音ㄐ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CAG
    • 五行

    1.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径道。山径。捷径。途径。大相径庭(相差太远)。

    2.  直,直捷了当:径直。径流。径情(任性)。径自。

    3.  数学上指连接圆心和圆周的直线: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