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zhì kě fǒu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常用成语
BZKF
动宾式成语
置;不能读作“zhǐ”。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不置可否和“模棱两可”;都是不表示肯定还是否定。有时可通用。但不置可否指对事情不说意见;偏重于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可用于语言含含糊糊;往往和“词语”、“语言”搭配。不置可否不能。
成语意思
解释: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语法:
不置可否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不敢发表意见。
示例: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英语:
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俄语:
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ни нет
其他:
<德>weder ja noch nein sagen<法>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
近义词:
反义词:
- 1、他不置可否,淡淡倦倦微露笑意。
- 2、他对这起事故的处理方式不置可否。
- 3、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决不能不置可否。
- 4、做领导的要敢于坚持原则,处理问题决不能不置可否。
- 5、他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叫人不知该怎么办。
- 6、对于母亲的话,我们姐妹二人都不置可否。
字义分解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13
- 繁体置
- 五笔LFHF
- 五行火
(1)(动)搁;放:~备|~身|置放。
(2)(动)设立;布置:~办|设~。
(3)(动)购置:添~。
- 拼音kě,kè
- 注音ㄎㄜˇ,ㄎㄜˋ
- 笔划5
- 繁体可
- 五笔SKD
- 五行木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kè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与不置可否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