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灭虢
  • 【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 【注音】:  

    ㄐ一ㄚˇ ㄉㄠˋ ㄇ一ㄝˋ ㄍㄨㄛ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叚道滅虢

  • 【简拼】:  

    JDMG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出处:

    《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 语法:

    假道灭虢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 示例:

    你要注意他假道灭虢的把戏

  • 英语:

    borrow the way through Yu to exterminate Guo

  • 近义词:

    假途灭虢

    • 1、徐荣一眼看穿此计乃假道灭虢之计,就跟周瑜向刘备借道讨伐西川一样,玩的都是一个调调。
    • 2、不过李孚的假道灭虢之计倒让他颇为心动,他一直在考虑谋安陆郡,只是他一时找不到理由,虽然想到了不少计策,比如佯装曹军进攻安陆郡,江夏军前往救援等等。 
    • 3、那队玩家中除了一个战士一个盗贼,其余全是施法类职业,看见我们这支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过来,尽管事先招呼了仍然十分警惕,大概怕被假道灭虢吧。
    • 4、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且隐含的策略为假道灭虢,南宋亡也。
    • 5、田畴,他是不会借道给我们用的,难道他不害怕你给他来个‘假道灭虢’。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jià
    • 注音ㄐㄧㄚˇ,ㄐㄧㄚ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NHC
    • 五行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jià

    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 拼音miè
    • 注音ㄇㄧㄝ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OI
    • 五行

    (1)(动)熄灭:火~了|灯~了。

    (2)(动)使熄灭:~灯|沙土可以~火。

    (3)(动)淹没:~顶。

    (4)(动)消灭;灭亡:自生自~|物质~。

    (5)(动)使不存在;使消灭:~蝇|长自己志气;~敌人威风。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EFHM
    • 五行

    (1)(名)周代诸侯国名。虢在今陕西宝鸡东;后迁到河南陕县东南。东虢在今河南郑州西北。

    (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