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sè jù lì
ㄕㄥ ㄙㄜˋ ㄐㄨˋ ㄌ一ˋ
常用成语
聲色俱厲
SSJL
主谓式成语
色;不能读作“shǎi”。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声色俱厉和“正颜厉色”;都有“语言态度严厉”的意思;但声色俱厉偏重在态度凶;“正颜厉色”偏重指表情严肃。
成语意思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语法:
声色俱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示例:
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
英语: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俄语:
делать грозный вид
日语:
声(こえ)も顔つきもきびしい
其他:
<法>ton et mine également sévères
近义词:
反义词:
- 1、老板声色俱厉的责备把聚集在办公室外的职员们吓坏了。
- 2、母亲说话总是细声细语,从来没有声色俱厉地训过我们。
- 3、他发出的命令是坚定的但从不声色俱厉。
- 4、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声色俱厉地要求我们团结。
- 5、老校长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小王。
- 6、伙计一不留神,把咖啡泼在西装少年的身上,少年即刻声色俱厉地斥责他一番。
字义分解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聲
- 五笔FNR
- 五行金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色
- 五笔QCB
- 五行金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与声色俱厉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