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殃民
rǔ guó yāng mín
ㄖㄨˇ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一般成语
辱國殃民
RGYM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
《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语法:
辱国殃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rǔ
- 注音ㄖㄨˇ
- 笔划10
- 繁体辱
- 五笔DFEF
- 五行金
(1)(名)耻辱:羞~|屈~。
(2)(动)使受耻辱;侮辱:~骂|丧权~国。
(3)(动)玷辱:~没|~命。
(4)〈书〉谦辞;表示承蒙:~临|~承指教。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國
- 五笔LGYI
- 五行木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与辱国殃民相关的成语